北京時間2017年9月13日凌晨,蘋果公司正式發布了iPhone8/8plus、全新一代的iPhoneX、AppleiWatchseries3、AppleTV等產品。
本期文章將結合時下炙手可熱的蘋果新品進一步發掘相關的技術熱點,系統分析它們的應用領域及投資狀況,并預測行業的發展前景。
蘋果新品應用了這些硬技術
最新發布的蘋果手機應用了多項先進的技術和硬件,總體上包括:人臉識別技術、無線充電技術、虛擬現實技術、AI智能芯片、柔性OLED全面屏、雙電芯、2.5D曲面玻璃等。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
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圖表 人臉識別應用一覽表
2009-2016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由34.22億美元上升至127.13億美元。其中,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占比由2009年的11.4%增長到2016年的市場規模20.87%,占比持續增高。
而我國人臉識別相對于全球發展相對落后,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約為123.74億元,預測2018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超過400億元,未來發展還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
目前,人臉識別的江湖中,商湯、曠視、云從、依圖,被李開復稱為人臉識別的四個獨角獸。
圖表 各公司領先的應用領域
中投分析
2015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安全防范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信息安全技術網絡人臉識別認證系統安全技術要求》等法律法規,為人臉識別在
金融、安防、醫療等領域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掃清了政策障礙。同時,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國家政府報告,作為
人工智能的重要細分領域,預計人臉識別相關政策支持力度將不斷增強,未來有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無線充電是指沒有線纜連接的新一代智能充電方式,它又被稱作感應充電、非接觸式感應充電,是利用近場感應,由供電設備將電能傳送至受電設備的裝置,兩者之間不再需要用電纜進行連接。
手機無線充電的原理和電動車無線充電的基本原理一致,就是電磁感應。
圖表 無線充電的原理
無線充電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應用于包括辦公場所、機場、酒店、咖啡店、汽車等等場景,該技術可以應用于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電腦、醫療器材,車載充電、汽車無線充電等等應用領域,近些年來無線充電技術商業化進程加快,隨著這些領域相關產品銷量增加,無線充電相關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圖表 無線充電的主要應用領域
除了上圖提到領域以外,無線充電技術還將應用于智能電器、
安防及衛星等領域。
2016年全球無線充電市場規模為32.3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規模將達112.7億美元,2017-2022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23.15%。
近年來,IT企業、手機生產商、汽車企業、半導體企業等紛紛加快無線充電技術布局。
中投分析
無線充電技術具有方便、安全、空間利用率高等特點,能夠解決
智能手機續航時間短以及電動汽車充電樁短缺的問題,因此是未來充電技術升級的必然方向。
無線充電技術在過去之所以推廣低于預期,主要在于存在充電效率低、成本高、充電距離短、標準混亂等問題,而現在這些瓶頸已經逐漸被突破,無線充電技術或將迎來黃金爆發期。
AI芯片——論強大“內芯”的重要性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核心的人工智能芯片與人類大腦最大的差距在計算工作頻率和功耗的差別,
人工智能芯片在一定程度上是軟件定義芯片。
人工智能的市場空間不僅僅局限于計算機、手機等傳統計算平臺,從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再到智能家居的各類家電,至少數十倍于智能手機體量的設備需要引入感知交互能力。而出于對實時性的要求以及訓練數據隱私等考慮,這些能力不可能完全依賴云端,必須要有本地的軟硬件基礎平臺支撐。僅從這一角度考慮,人工智能定制芯片需求量就將數十倍于智能手機。
圖表 人工智能核心芯片下游應用極為廣泛
2016年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約為6億美金,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2億美金,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3%,增長迅猛,發展空間巨大。目前GPU統治了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占人工智能芯片市場份額的35%。人工智能應用中一個重要場景是
智能家居,目前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810億美金。
圖表 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預測
單位:億美金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人工智能芯片,未來計算能力將得到更大提升。Google研發出人工智能專用芯片TPU(TensorProcessingUnit),計算速度是當前常用GPU的10倍;高通發布了移動設備在深度學習領域的芯片技術ZerothPlatform,可在芯片上運行神經網絡;IBM研發出類人腦芯片——巨型神經網絡芯片SyNAPSE,擁有100萬個神經元芯片、2.56億個突觸、4096個核心以及54億個晶體管和63毫瓦的超低功耗;MIT研發名為“Eyeriss”的168核人工智能芯片;硅谷的芯片制造商Movidius推出USB版深度學習芯片?梢灶A見,未來人工智能的硬件計算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中投分析
政策助推、資本涌入,人工智能各個領域應用加速落地近年來,各國陸續出臺了多種政策以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以谷歌、百度為首的互聯網巨頭以及通用、豐田等工業巨頭紛紛加快這一領域的布局,風險資金加速涌入,推動著人工智能在諸多領域應用的加速落地,而作為
人工智能核心的AI芯片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OLED屏幕——講究“面”子的時代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機電發光二極管)與其他平板顯示器相比,具有主動發光、亮度高、對比度高、視角寬、響應速度快、厚度薄、低電壓直流驅動、功耗低、工作溫度范圍寬、可實現軟屏顯示等特點,被稱為“夢幻顯示器”和下一代照明技術。
圖表 OLED的應用領域
目前,中國大陸正在積極布局跟進整個產業,京東方,天馬,和輝,維信諾和信利都在布局建設OLED的產線。京東方和天馬2015年5.5代線都實現了產品的點亮投產,EDO也實現了HD產品的量產,惠州信利4.5代線2016年8月也會實現點亮投產,京東方于2016年3月1日公告稱投資245億元人民幣上馬成都第6代LTPS/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
圖表 中國大陸OLED線
中投分析
隨著OLED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未來OLED有望替代現有的LCD技術,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升級的主導技術。
而隨著VR(
虛擬現實)、
可穿戴設備等新電子產品的爆發趨勢,OLED將帶來新的切入點,OLED終端產品市場爆發迅速,帶動OLED增長前景可期。
除了上面四項重要技術之外,還有雙電芯、曲面
玻璃等技術也在蘋果新品中得到應用,未來智能手機將集成更多的智能技術,而
智能手機在消費電子市場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