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23日公司發布公告,為進一步提高醫藥商業體系在山東、河南、湖北、安徽、黑龍江等省及其周邊地區的整體競爭實力,公司擬在上述省投資設立六家海王區域醫藥集團公司。請問,公司設立六家區域醫藥公司集團公司,除了公布出的原因以外,還有那些戰略意圖?公司設立六家區域醫藥公司,是否會帶來管理等方面風險,公司又將如何制定策略,保證營收?
中投顧問大健康產業研究員劉偉:我國醫藥商業流通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在“兩票制”背景下,規模和資源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要素,公司設立六家區域醫藥公司既是為了壯大主業,擴大規模,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也是為了順應“兩票制”,搶先占據市場優勢。此做法會給公司帶來資金、管理等方面的風險,公司借助深圳銀河投資,通過股權管理、集中采購、集中調配等方式對所轄區域附屬公司進行統一運營管理,保證營收。
2、9月2日,公司公布了針對醫藥器械領域布局三項投資,根據公告,銀河投資擬以2.16億元的價格收購北京建昌80%股權;分期合計投入6000萬元與合作方在陜西西安設立一家醫藥企業,股權占比60%;并用自有資金5850萬元收購整合后的黑龍江華通65%股權。據了解,海王商業的營收占公司收入達85%,凈利潤占60%以上。請問,增加對醫藥器械領域的投資,其戰略意圖是什么?未來對公司的業績會有哪些影響?
中投顧問大健康產業研究員劉偉:公司當前的收入結構比較單一,85%以上的收入來自于醫藥商業流通領域,增加對醫藥器械領域的投資是出于拓寬公司利潤來源的戰略目的。目前,國內醫藥器械行業景氣度較高,增加對醫藥器械領域的投資后,不僅公司業績將有可能加速增長,收入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3、據了解,公司剝離虧損企業的動作自去年以來,一直不斷,2015年年報數據表明,海王工業合計虧損9246萬元,而這種虧損局面短期內未有明顯改善的跡象。海王生物因此將海王藥業、海王童愛、杭州海王、杭州海王實業及三亞海王等虧損工業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股權以4.29億元的價格剝離給海王集團。而在2016年半年報中,海王英特龍虧損14,906,213元,今年年初,公司發出關于海王英特龍出售子公司股權的公告。請問,不斷剝離虧損企業,是否會對公司造成相關業務的影響?未來公司在面對虧損企業,是否會有新的戰略布局以及調整?
中投顧問大健康產業研究員劉偉:不斷剝離虧損企業,理論上有利于縮減海王生物虧損規模,改善公司業績,恢復投資者信心,但公司市場覆蓋率會受到影響。轉讓出售股權只是處理虧損子公司眾多方式中的一種,對于那些具有成長性的戰略性虧損企業,公司可以嘗試以更積極的方式對待,采取措施改善公司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