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發布的新一批地方標準中,《康養旅游基地服務質量規范》令人尤為關注。這部將于11月15日起實施的文件,對中醫藥文化康養項目等的規劃、設施、管理和服務規范等制定了明確的標準,也意味著海南“2025年成為國際化‘康養之都’”的規劃正進一步落實。
海南素有“天然藥庫”“養生天堂”之稱!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吡私獾,隨著《促進中醫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傳承創新發展合作協議》《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文件相繼印發,海南中醫藥產業鏈不斷延伸,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康養項目接連落地,海南“中醫藥+康養”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并逐步走向世界。
海南藥用植物達2500多種。但長期以來,不少藥材由于缺乏藥用標準進不了醫院,好用的藥方也開始慢慢失傳。近年來,海南利用獨特的熱帶氣候資源,開展南藥、芳香藥、黎藥、海洋藥等資源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
近年來,全國名中醫林天東等人加入黎醫黎藥的發掘保護工作中來,接續整理出版了《海南黎藥》《黎族醫藥概論》等理論性著作。針對習用藥材及飲片標準不確定,藥材因缺乏監管無法進入市場流通和臨床使用的情況,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員劉洋洋為代表的科研人員,研究制定建立了沉香、巴戟天、益智等數十種海南地方習用藥材的質量標準及炮制規范。
2020年,《關于促進中醫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海南道地藥材推進工程,鼓勵國內中藥企業、中醫醫療機構以訂單形式聯建穩定的中藥材生產基地。目前,海南檳榔、益智、牛大力、海巴戟等特色黎藥材種植面積均超過萬畝,中藥總種植面積超過200多萬畝,年產值在200億元以上。
藥方得到傳承,藥材有了標準,接下來的方向則“要瞄準產業化和社會需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戴好富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沉香“整樹結香技術”,開始在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示范推廣,得到當地政府、企業和種植戶的一致好評,并帶動我國香農新增種植白木香樹50萬畝。其團隊還研發出沉香系列、益智系列及高良姜婦科洗液等功能性新產品達60個。
依托藥材產地“近水樓臺”,海南企業也因勢利導打起了“中醫藥+產業”牌。“我們以牛耳楓和辣蓼搭檔研制的中成藥楓蓼腸胃康,目前已經占據全國該類藥物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谑兄扑帍S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俊紅說。利用相關標準體系,一些企業將沉香開發出養生香、精油、沉香酒等數十款產品,諾麗果、靈芝等藥材也走出了大山,創造出億元級經濟效益。
2022年,《海南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南藥、黎藥、中成藥產值要占全省醫藥工業總產值12%以上。此外,海南在建的海南省中醫院、?谑中醫院和三亞市中醫院預算投入已超過42億元,94%的鄉鎮衛生院可提供中醫藥服務。
藥香里的康養產業經
近年來,海南省把健康產業作為自貿港優先發展產業之一。在一齡醫院管理集團董事長李瑋看來,自貿港建設、“醫療+旅游”加速融合,使海南成為發展康養產業的沃土。
疾病預防、健康管理、養生康復、心靈療養……2013年,一齡醫院管理集團的大健康產業戰略落子海南,結合獨特的優質生態資源,創立了全球首家以“生命養護”命名的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
這一輻射全國的康養品牌,如今建立了與波士頓科學、GE、羅氏等全球巨頭的合作關系。“2017年到2019年,我們每年接待大量國際游客,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匈牙利以及其他中東歐、阿拉伯地區游客。”李瑋說,“一齡自入駐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以來,累計營業額達到了25億元。”
作為中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和自貿港,開放的海南推動了59國免簽政策落地,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完善。2019年,《海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發布,海南開始了高端康養項目開發之路,以康復、療養、氣候治療、特殊療法、健身休閑等為重點的康養服務業發展拉開帷幕。
李東科是海南氣候康養的探路人之一,經過10年探索,他在五指山市打造的仁帝山國家雨林康養基地,2020年被國家林草局、民政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該基地總占地規模12萬平方米,共設計6000張床位,以醫養結合模式開展慢病、專病康養,初步形成了海南省最大的熱帶雨林康養基地。
在保亭,神玉島文化旅游度假區作為國內首個“氣候康養示范基地”揭牌運行;在瓊中,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穩步推進;在文昌,引入的院士團隊正籌劃建設“呼吸健康城鎮”。
海南提出到2025年要成為國際化“康養之都”。從“政策高地”到“平臺高地”,海南健康產業項目正一個個開花結果。
將中醫藥服務貿易打造成為新風尚
“這些年來,許多國際友人除了氣候風光,還看中了三亞的中醫藥服務。”三亞國際友好中醫療養院副院長薩仁說。2016年初,三亞市中醫院旗下的三亞國際友好中醫療養院正式開業。
2017年歲末,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紛飛的雪花中,一座超800平方米的現代化醫療機構掛上了“三亞市中醫院阿拉木圖中醫中心”的門牌,這是海南中醫藥產業首次在海外結出碩果。兩年之后,三亞市中醫院入選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從2002年三亞市中醫院開展中醫藥對外服務貿易以來,已有超過10萬名境外游客借旅游便利到三亞享受中醫康養服務,其中多數人成了“回頭客”。
如今,三亞市已成為海南省中醫藥服務貿易的城市品牌,除公立醫院外,還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相關專業機構:三亞太極中醫門診部等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久負盛名;三亞海棠灣上工谷國際中醫藥康養特色小鎮,長期為來自荷蘭、阿聯酋、巴西等國家的游客提供傳統中醫藥治療體驗服務。
按照國家“支持海南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從海南走出去”的規劃,海南正通過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工程,打造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窗口。
2018年和2019年,三亞分別邀請沙特阿拉伯王國親王馬塔布、阿盟駐華大使等前來體驗中醫療養;2019年,?谑中醫院用傳統的中醫藥技法接待泰國、尼泊爾兩國的高校校長團;2019年在瓊海市成立的博鰲超級中醫院已組織接待了俄羅斯、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的外賓。此外,海南還組織省內中醫醫療機構赴俄羅斯等開展中醫健康旅游產品推介活動。2019年,海南全省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和社會辦中醫機構中醫藥服務貿易額達4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