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所需的20畝用地指標要抓緊協調解決!”“對接梳理企業上市需求,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政策支持!”“要統籌考慮外觀、logo、色彩、燈光、建材選用,確保建成就是精品。”……10月14日上午,煙臺黃渤海新區召開新一代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建設推進現場會,進工地看項目進展、聽企業訴求,現場交辦解決問題。
制造業是黃渤海新區的立區之本、強區之基。近年來,按照“園區化、集群化、生態化”思路,新區先后分兩批謀劃啟動了20個新一代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建設,總投資達2000億元,全部建成后年產值可達3000億元、利稅850億元,成為黃渤海新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
記者梳理名單看出,首批新一代制造業特色產業園于去年底公布,包括泰和高特纖維應用制造產業園、萬隆先進特銅合金產業園、華潤高端合成材料制品產業園、美瑞高端TPU應用制造產業園、臺芯功率半導體產業園、夏普8K超高清創新應用產業園、清科高端裝備設計制造產業園、萬潤精化新材·生命健康產業園、中國(煙臺)國際食品谷先導區、煙臺光電傳感產業園。
今年下半年,又順勢推出了第二批十大特色產業園:東星精工裝備產業園、煙臺蛋白質生命科學產業園、空天海戰略裝備制造產業園、力高數字能源產業園、華新麗華精密金屬材料產業園、衣拉拉嬰童時尚創意產業園、希爾德光電顯示材料產業園、恒遠智慧互聯應用產業園、正海稀土永磁材料產業園、艾迪精密工程機械裝備產業園。
20個特色產業園,涵蓋生物醫藥、新光電、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緊扣煙臺黃渤海新區五大主導產業和骨干企業優勢,緊扣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向。“我們謀劃建設‘專精特新’特色產業園是著眼未來發展、增創產業優勢的戰略部署,也是支持本地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務實舉措。”談及謀劃布局特色產業園的初衷,煙臺黃渤海新區管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既要堅持“無中生有”,堅定不移招大引強,持續引進大體量、高質量的制造業新項目,也要堅持“有中生優”,支持現有企業穩定發展、做大做強,緊盯“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一批新的“專精特新”產業園,崛起面向未來的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形成支撐未來的新增長點。
春色滿“園”關不住。20個制造業產業園,一園一特色,一個主體領建企業。雖產業鏈各有側重,又緊密關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拉開了黃渤海新區產業版圖的未來大框架。
目前,兩批特色產業園已全部進入實質推進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招引正有序展開。高端TPU應用制造產業園今年3月份開工后,克服各種制約因素加快建設,年底前將完成20萬噸TPU生產車間、倉儲轉運中心鋼結構框架搭建。光電傳感產業園今年6月開工,引進毫米波相控陣微系統等8個項目意向落地,年內南區主體施工將完成30%。生命健康產業園總部研發基地項目建筑主體框架施工完畢,已全部封頂,年內主體施工完成60%,2024年上半年將建成投用。
“接下來,我們要整合企業服務專員、產業鏈鏈長制、骨干企業倍增計劃等機制,卡實責任、倒排工期,全力推動已謀劃的產業園快落地、已開工的產業園快建設,確保年內開工產業園9個以上,力爭明年全部開工、一批承載項目全面落地,同時接續謀劃推出第三批特色產業園。”煙臺黃渤海新區經發科創局負責人介紹,園區建設將堅持“內外兼修”,內部整合辦公、研發、生產等功能,打造功能合理、利用率高的多層廠房、垂直工廠、智能工廠。外部則一體化配套到位,確保外在形象符合城市品質要求、與周邊環境和諧相融。“總之,要像抓城市建設一樣抓園區建設,統籌考慮外觀設計、企業標識、建筑色彩、燈光亮化、建材選用,確保建成就是精品,打造‘不像工業園區’的新一代產業園區。”
為確保特色產業園集約高效建設,煙臺黃渤海新區將堅持“園區化、集聚化”產業集群培育主攻方向,統籌解決資源要素瓶頸制約,推動資源向園區集聚、要素向園區集中、功能向園區集成,實現土地等要素集約化利用。同時,加強要素保障,圍繞規劃調整、土地指標、能耗、環評等瓶頸制約,建立臺賬、明確節點、限期攻堅,全力為特色產業園建設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