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事件
近日,廣州、上海、重慶相繼出臺充換電設施地方政策及規劃,加快“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上海市發改委等10部門印發《上海市鼓勵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扶持辦法》,對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實施政策性補貼;廣州市工信局印發《廣州市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行動計劃(2022-2025年)》,規劃充換服務能力及質量的建設目標。
上海:政策扶持力度引領地方充換電補貼,快充、公共領域高水平換電、車網互動建設有望加速
上海市對交、直流充電設施補貼上限分別為300、600元/kW,設備補貼覆蓋出租車充電示范站、小區共享充電、智能充電樁改造、智能充放電、市級平臺升級改造、公用設施“慢改快”;公用、專用、出租充電運營補貼分別為0.1-0.8元、0.05-0.25、0.4元/kWh;通用型、非通用性換電站補貼上限分別為300、600元/kW,企業端、出租換電運營補貼分別為0.05-0.25元/kW、包月費用10%。
2013年以來,上海市先后出臺3輪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扶持政策,本次扶持政策新增3項設備補貼:1)“慢改快”示范改造;2)出租車等特定公共服務領域高水平換電站建設示范;3)智能車網互動示范,加大智能樁改造補貼力度,提升單樁補貼標準,旨在從均衡發展轉向重點聚焦,向解決小區和出租車充電問題傾斜,從慢充為主轉向快慢并重,提升高水平換電設施建設水平,從無序充電轉向有序充電,支持智能車網互動發展和平臺互聯互通。
廣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設“超充之都”,充電運營商加入需求側響應市場和虛擬電廠,多元化商業模式有望實現突破
2022-2024年,廣州市規劃新增充換電服務能力約120萬千瓦,新增超級快充站約1000座、新增換電站約120座、新增“統建統管”小功率慢充小區約700個;全市充換電設施充換電服務能力累計達400萬千瓦,建成超級快充站約1000座、換電站約200座。
廣州市充換電設施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到2024年將基本建成“一快一慢、有序充電”的充換電服務體系和“超充之都”。充電設施運營企業將加入全省電力需求響應市場和市虛擬電廠,推動車端、樁端、電網端“三網互動”,V2G技術有望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充換電運營商有望突破依靠“充電服務費”為主導的單一盈利模式,商業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重慶:充電設施增量疊加存量改造,超前布局大功率高壓快充服務網絡;車樁協同創新,中低端車型超充技術滲透有望加速
重慶市規劃到2025年,建成充電樁超過24萬個,新建小區充電樁覆蓋率達到100%,中心城區具備條件的公共車位實現充電樁全覆蓋,超快充網絡、換電網絡尋站半徑原則上不超過5公里,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充電樁全覆蓋,其中,超級充電樁覆蓋率超過20%,充換儲綜合能源站廣泛推廣。
重慶市規劃新建大功率高壓充電設施,基于功率智能柔性分配技術進行存量充電設施升級改造,率先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公共充電場站、加油加氣站建成一批480kW及以上大功率充電樁,適度超前布局大功率高壓超快充服務網絡。加強車樁兩側協同創新,推動超充技術由中高端車型向低端車型應用。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超前布局,公共充電樁建設有望提速
截至22M8,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431.5萬臺,同比增加105%。其中,2016-2021私人充電樁保有量及增量CAGR分別為87.76%、61.06%,均高于同期新能源車復合增速30.12、13.82個百分點;2016-2021年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及增量CAGR分別為50.41%、30.13%,私人、公共充電樁建設增速分別低于同期新能車復合增速7.23、17.10個百分點,私人與公共充電樁建設速度相差較大,公共充電樁建設有望提速。
換電站建設推動換電重卡占比擴大,加速重卡電氣化進程
2020年工信部、國家能源總局發起支持換電模式的通知,2021年我國換電站保有量1406個,同比增長151.52%,換電重卡銷量3228輛,同比增長520.31%,占比純電動重卡銷量33.45%,同比提升9.45個百分點。2022年1-8月,換電重卡銷量6279輛,同比提升598.44%,占比純電動重卡49.99%,同期新能源重卡銷量13410輛,同比增長232.00%,換電重卡再次領漲新能源重卡,加速重卡電氣化進程。
投資建議:
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發展的基礎,“十四五”期間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有望提速,建議關注1)第三方充換電服務運營商:寧德時代、協鑫能科、特銳德、萬馬股份;2)充換電設備供應商:億嘉和、科士達、麥格米特、瀚川智能、博眾精工、山東威達、易事特;3)整車800V高壓零部件供應商:欣銳科技。